+86-13911076416
全国咨询热线:

以质为本  以特取胜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tstanding fine choice
精密测控​     ​     精益求精​     ​     诚信立足
通知:
  • 【新闻】搭载Xsens传感器的机器人夺得马拉松冠军
  • 微流控系统的原理和3D打印流量传感器
  • 盛思锐发布微型液体流量传感器平台,可改善皮下给药
  • 医疗专用—26PC系列压力传感器
  • 倾斜传感器全面解析:类型、原理与选型指南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34%关税重锤!中美贸易战2.0引爆传感器涨价潮,国产替代迎"泼天富贵"
来源:https://www.ssrt.com.cn | 作者:SSRT | 发布时间 :2025-04-08 | 476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作为回应,我国在4月4日清明假期当天,火速出台反制措施: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产品全部加征34%关税.本次加征关税,对美国传感器厂商,尤其是美国本土生产的传感器产品加价压力影响较大。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作为回应,我国在4月4日清明假期当天,火速出台反制措施: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产品全部加征34%关税: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可以看到,本次的对美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应,前所未有的强硬,且没有对美国一贯强势的半导体芯片、传感器、仪器仪表等高端制造产品进行豁免。

那么,产自美国的传感器产品会不会涨价?

就全球传感器产业来说 ,美国是传感器大国,亦是全球中高端传感器产品主要出口国。

据工信部下属产业研究机构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地区占据全球智能传感器产业产能的43.3%,是占比最高的地区,其次欧洲占比29.1%,日本占比19.7%,亚太地区(除日本)占比6.9%,其他国家/地区占比1%。在产能方面,欧美地区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产能占据全球主要地位。(详细数据参看《3644.7亿元,中国是全球传感器“小”国!发展刻不容缓!》)

▲来源:赛迪顾问


本次加征关税,显然对美国传感器产品影响较大,产自美国的传感器产品必然会有较大的涨价压力。

哪些传感器厂商会涨价?

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美国产”传感器。传感器种类多种多样,涉及制造环节众多,以MEMS智能传感器为例,涉及芯片制造(MEMS和ASIC专用芯片)、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其中,芯片制造、封测是价值含量最大的两个环节,其中芯片制造成本占比超过50%,封测成本占比约30%~40%左右,然而,许多企业往往将这些环节放在全球各地进行生产。

▲博世MEMS惯性传感器BMC050成本构成


譬如模拟芯片及传感器巨头德州仪器(TI),其模拟芯片和传感器芯片基本在美国生产,在马来西亚进行封测,成品向中国出口,是否是美国的传感器?

据芯智讯披露,某位从事供应链及进出口业务资深人士称:

其服务的一家美国模拟芯片大厂的晶圆是在美国制造的裸片,然后放到海外封装,最后在泰国测试厂进行的封测,其原产地依然被认定为是美国。

显然,对于海关而言,对MEMS智能传感器这类半导体传感器原产地的判断,可能倾向于以晶圆制造地作为“原产地”,但在全球化生产的今天,对产品原产地的判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全球MEMS厂商TOP 30名单来看,来自美国的厂商有Broadcom(博通)、Qorvo、Hewlett Packard(惠普)、Texas Instruments(德州仪器)、Skyworks、Honeywell(霍尼韦尔)、Analog Devices(ADI)、Knowles Electronics(楼氏电子)、Qualcomm(高通)、Sensata(森萨塔)、Amphenol(安费诺)、Teledyne(FLIR,MEMS)、Si Time等,占据榜单的近一半。

其中,博通、高通等公司为Fabless企业,其芯片大都再美国海外如台积电等代工厂流片,或许在本次中国对美加征关税政策中影响较小。

而德州仪器、ADI、安费诺、安森美、Skyworks、Qorvo等IDM厂商,在美国本土有自己的晶圆厂,或许在本次事件中受影响较大。

此前,已有多家海外传感器巨头在中国建设传感器生产和研发基地,推动传感器产品的本土化生产。

譬如霍尼韦尔践行“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世界”的企业发展战略,其在南京拥有本土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并已先后发布多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器产品。

霍尼韦尔推出的CSNE 1000系列电流传感器即在中国南京研发完成和生产,CSNE 1000系列电流传感器是一款针对储能等应用场景研发的高性能传感器产品,已在全球多家储能巨头公司产品中应用。

据霍尼韦尔传感科技业务高级产品经理张腾飞介绍:

“CSNE 1000系列电流传感器这个产品,是我们本土团队,从立项到量产历时一年多时间研发的产品,最开始基于中国本土储能大客户的电流检测需求,结合中国及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去定义的一款产品,前期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去调研、定义产品需求……”

“在中国量产之后,我们也同步将CSNE 1000系列电流传感器推向海外,这款产品我们不光在国内有很多的大客户,在国外,比如说Fluence这些全球排名前十的储能集成商,也都对我们的这款电流传感器非常感兴趣,已经在进行测试、验证。”


可见,在贸易冲突日益严峻的今天,传感器巨头们推动中高端传感器产品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将是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产品涨价对下游影响巨大!

传感器是许多下游仪器仪表、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产品的重要上游零部件,其产品价格对下游产业链影响深远,譬如此前流传出的比亚迪对传感器供应商Sensata(森萨塔)要求降价10%的议价函,就引发热议,从中也可窥视传感器产品价格对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力。

虽然特斯拉整车已实现国产化,但其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此前有相关媒体报道,特斯拉专用传感器等进口零部件因关税导致税负成本增加 14%。

泼天的富贵给到德日和国产传感器厂商?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除美国外,欧洲(以德国为主)、日本是全球传感器产业主要的出口大国和产能地区。

本次加征关税,对美国传感器厂商,尤其是美国本土生产的传感器产品加价压力影响较大。

因此,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传感器企业,或许成为相关中高端传感器的替代选择,SICK、E+H、Baumer、易福门、欧姆龙、基恩士等等欧日系传感器厂商或因此获益。

此外,在贸易冲突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下游产业链也有意选择国产传感器等上游供应商,或能再次推动中高端传感器的国产化进程。

文章来源于:www.ssrt.com.cn,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