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3911076416
全国咨询热线:

以质为本  以特取胜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tstanding fine choice
精密测控​     ​     精益求精​     ​     诚信立足
通知:
  • 【新闻】搭载Xsens传感器的机器人夺得马拉松冠军
  • 微流控系统的原理和3D打印流量传感器
  • 盛思锐发布微型液体流量传感器平台,可改善皮下给药
  • 医疗专用—26PC系列压力传感器
  • 倾斜传感器全面解析:类型、原理与选型指南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防范室内缺氧为什么需要监测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
来源:https://www.ssrt.com.cn | 作者:SSRT | 发布时间 :2025-04-16 | 36 次浏览: | 分享到:
CO2二氧化碳传感器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主要用于新风系统,农牧业二氧化碳监控,空气品质检测仪,车载净化器等。SCD40的光声传感方案则不同,传感器信号由4.2um处的光声转换信号表征,CO₂浓度越高,声音信号越大。

在密闭的室内环境中,人们常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传统认知往往将其归咎于"缺氧"。然而,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现,相较于氧气的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加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 

 氧气浓度减少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空气中氧气的正常含量是21%,19.5%是对人体产生影响的临界值。当氧气浓度低于19.5%时,人们会呼吸加速,感到疲劳无力;低于12%时会呼吸困难,低于10%时会呕吐、无法行动、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正常含量是0.04%,1%是对人体产生影响的临界值。当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1%时,人们会感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高于2%时会头痛;高于5%时会昏迷甚至死亡。

 

 封闭空间中,二氧化碳先于氧气达到危险临界值 

 根据相关研究,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每分钟约消耗0.3L氧气,同时产生约0.25L二氧化碳。当1个人处于封闭室内时,氧气浓度下降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但两者的变化速率并不相同。假设10m³的房间内有1人静坐,氧气浓度从21%(正常值)下降,每小时下降约0.18%。二氧化碳浓度从0.04%(正常值)上升,每小时上升约0.15%。在5小时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至 0.79%,接近影响健康的临界值1%,而氧气仍保持在20%以上。因此,二氧化碳浓度会先于氧气达到危险临界值,是更需要关注的气体指标。

 

 综上,在封闭室内需要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浓度,防范室内缺氧。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监测二氧化碳不仅能更早发现问题,更能通过智能调控创造健康、节能的呼吸环境。四方光电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用科技守护每一次呼吸的安全与舒适。

图片

盛思锐在传感器微型化方面深厚的专业知识,使其在二氧化碳传感器方面迈出了突破性一步。新型的SCD40于美国圣何塞传感器展上斩获2019年最佳传感器大奖(Best of Sensors Awards 2019),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的技术优势: 1、盛思锐的CMOSens专利技术——尺寸小; 2、采用LGA贴片封装:可回流焊接; 3、光声传感原理造就高机械稳定性; 4、集成最佳的湿度和温度(RH/T)传感器。 新型SCD40二氧化碳传感器在尺寸上 几乎是原来方案的1/5 目前市场上的二氧化碳传感器主要是应用NDIR红外气体方案,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不同气体分子的近红外光谱选择吸收特性,利用气体浓度与吸收强度关系(朗伯-比尔定律)鉴别气体组分并确定其浓度的气体传感装置。   以SCD30为例,红外光源发射出一段范围的红外光,通过一个4.2um波长的窄带滤波片后,由红外传感器监测透过4.2um波长红外光(其他波长)的强度,以此表示CO₂气体的浓度。而SCD40的光声传感方案则不同,传感器信号由4.2um处的光声转换信号表征,CO₂浓度越高,声音信号越大。